1、焊接前應清除機械鍛件上的缺陷。對重要部位的缺陷進行無損檢測,確定清洗范圍。清洗后,應確認缺陷已通過磁粉、著色或酸洗徹底清洗干凈。
2、可通過機加工、氣鏟、碳弧氣刨、砂輪等方法去除缺陷。損壞鍛件上的大缺陷可通過氣割處理。
3、用氣割或碳弧氣刨去除缺陷時,碳鋼和各種有硬化傾向的合金鋼鍛件必須在與補焊相同的溫度下預熱。
4、用氣割法清理缺陷時,為防范裂紋擴展,在切割裂紋前,在裂紋兩端鉆孔。所用鉆頭的直徑根據鍛件的厚度確定10~40mm,鉆孔位置距裂縫頂部10~15mm。鉆孔深度應超過裂紋深度3~5mm。
5、在選擇清理方法和清理缺陷的過程中,不僅要保持徹底清理缺陷,還要盡可能少地去除母材,以減少補焊工作量,有益于降低焊接應力。
6、根據機械鍛件的結構和缺陷特性,加工出合理的坡口類型。坡口不得干擾焊接操作。
7、如果缺陷周圍50mm范圍內的基體上有油污、鐵銹、氧化皮等影響焊接質量的污垢,應在焊接前清理干凈。
8、正式焊接前,應采用酸洗等方法對坡口進行檢查,確認焊接前已消除所有缺陷。
?。ǘ┖盖邦A熱和焊后熱處理:
1、焊前對補焊件進行預熱。焊后熱處理的要求取決于以下主要因素:工件的材料;工件的結構特點;鍛件技術要求;修整焊接件的熱處理狀態;工件的加工狀態。
2、焊前預熱可采用整體預熱或局部預熱。預熱時應防范急劇加熱或加熱不均勻,并采取措施防范變形,保護已達到加工精度的鍛件精度。采用局部預熱方法時,距焊縫邊界80~100mm范圍內的母材溫度不得低于規定的預熱溫度。
3、當補焊件坡口深度超過補焊件壁厚的20%或25mm(以較小者為準)時,補焊后應進行消除應力熱處理,保溫時間按補焊缺陷深度每25mm保溫1H計算。
4、焊后熱處理一般應在補焊后及時進行。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焊接后不能及時進行熱處理,則應在補焊位置采取隔熱和緩慢冷卻措施。
5、當機械鍛件在端部熱處理前進行修整,且焊后可及時進行端部熱處理時,允許用端部熱處理代替焊后熱處理。鍛件經端熱處理后返修時,焊后回火溫度應比端熱處理工藝規定的回火溫度低30-50℃。
上一條: 檢測鍛打件硬度的技術分析
下一條: 探秘檢驗鍛造件質量的部分方法